- 发布日期:2025-06-24 01:22 点击次数:93
图片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一回讲的是金陵应天府的一桩拐卖案件。当年那个薄命女儿甄英莲不是被拐子拐走了吗?时隔多年,她又被拐子拐卖到了金陵,而且是一女两卖,先卖给了多情的小乡绅冯渊,然后又卖给了呆霸王薛蟠。这两个人互不相让,结果薛蟠打死冯渊,抢走英莲,扬长而去,冯家屡次告状都没有结果。此时,贾雨村因为贾政的关系,刚刚补选上应天府的知府,一上任就碰上了这桩案子。贾雨村为了保住官位,徇情枉法稀里糊涂了结此案,让死的白死,卖的白卖,杀人的不仅逍遥法外,还成了贾府的座上宾。咱们中国古代话本小说管稀里糊涂叫葫芦提,所以这一回的回目就叫做“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这一回政治性很强,很能揭露当时社会的实质。别看它在整部《红楼梦》中分量不重,但恰恰是理解贾府为什么赫赫扬扬,又为什么一败涂地的关键。那如此重要的一回怎么讲呢?我想把它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奸雄斗法的启示。
这一回有两个奸雄,一个是我们之前反复提到过的贾雨村,另外一个则是当年葫芦庙里的小沙弥,此时应天府的门子。
门子就是古代官府中守门传话、端茶递水的差役,这个在清朝属于虚假身份,是很低贱的。但是这个门子在应天府做事儿已经好几年了。此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当地的人情世故、官场规则都很清楚。而贾雨村,虽然是从四品的知府大人,貌似位高权重,但是他才刚上任,是个新官儿。这个新官和老吏各怀心腹事,可就有一番斗法好讲了。
第一回合:你不知道我,我可知道你。当时不是冯家告这个薛蟠打死自家主人逍遥法外吗?贾雨村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马上就动了雷霆之怒,就要签发海捕文书,要抓人。门子就对他使眼色。贾雨村是个精明人哪,赶紧就停了手,回到内室让门子服侍他。这时候门子就发出惊天疑问,说: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原来这个门子就是当年葫芦庙里那个小沙弥,葫芦庙失火之后,他才蓄了头发当了门子。所以跟同是葫芦庙出身的贾雨村还算是故人。那你看两个人打交道,门子知道贾雨村是谁,贾雨村不知道门子是谁,这不就是信息不对等吗?那心理上自然就有了强弱之别。所以这一回斗法谁赢了?当然是门子。
第二回合:你不知道护官符,我知道。知道了门子的身份之后,贾雨村就问他为什么不让自己发呢。门子又来了惊天一问:老爷既然容荣升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来不成?原来所谓护官符就是本省大乡绅的名录。具体到应天府,那就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这四大家族有权有势,而且彼此联络有亲,一旦触犯他们,不要说当官,连性命都难保。那你看这个关乎前途命运的护官符门子,作为小吏知道得清清楚楚,而真正需要它的贾雨村反倒不知道,这不又落了下风吗?所以这一回合谁赢了?当然还是门子。
第三回合:你不知道案情的来龙去脉,我知道。护官符固然很重要,但此刻最需要解决的毕竟还是眼前这案子。贾雨村就问门子:你既然什么都知道,大概连凶犯躲在哪里也知道了?那门子这一次抛出的不是惊天疑问,而是惊天一答了。他说:不但这个凶犯躲的方向我知道,一并这拐卖之人我也知道,死鬼买主也深知道。他告诉贾雨村,这被拐的人就是贾雨村的大恩人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那死了的冯渊,是真正对英莲动了心,发誓要跟他一夫一妻过小日子的多情小乡绅。而那个打死人的薛蟠,却是一个骄奢淫逸的豪横子弟,呆霸王,只知道任性使气,从来不把人当人看的。大家看到没有啊,贾雨村只知道这是个人命官司,他可不知道这里头还有如此复杂的来龙去脉,甚至他自己都要被牵扯进去。而这个门子呢,明里暗里就没有他不知道的情况。所以这一回是谁赢了,当然还是门子。
第四回合:你不知道怎么解决,我知道。门子给贾雨村出了个主意,让这个贾雨村装神弄鬼搞伏击的把戏,说冯渊和薛蟠两个人是前世冤家,冤冤相报本该了结,再让薛家抱一个薛蟠暴病身亡,让他们别再告状。那大家看这个解决方案怎么样?不错呀。既平复了民愤,又开脱了事主,还安抚了哭主,做到这份儿上,这事情不就能结了吗?很明显这个主意是门子深思熟虑的结果。贾雨村能不能一下子就想得这么周全?他不能,所以这一回合谁赢了?还是门子。那门子为什么要跟贾雨村联斗四个回合?很明显他是要提升自己在应天府的地位。门子也是个货真价实的奸雄,智算过人心黑手狠。哪一个奸雄肯定不甘心只当一个门子,可是要改变命运也得找机会。这一次贾雨村来应天府上任,让他觉得机会来了。这个案子其实就是他献给贾雨村的一份投名状。他觉得凭着故人的身份,再凭着这次审案立下的功劳,他不难成为贾雨村的狗头军师,也不难成为应天府的实权派。其实呀,门子这种想法在中国古代绝不是异想天开,有道是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他这四个回合都完胜了,这个目的是不是也就达到了呢?完全不是真正的结果,是贾雨村很快就寻了门子的一个不是,把他远远的发配充军了。那为什么会这样?简单说来,就是门子的道行还不够,他为贾雨村办这个案子确实处理不少,但是他也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
第一,他太不把上司放在眼里了。刚一见贾雨村,他就含讥带讽,说: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生之地竟忘了,不记得当年葫芦庙里之事了。这叫什么话?说到护官符,他又跟贾玉村说:这还了得,连这个都不知道,怎能做得长远?贾雨村跟他咨询怎么处理案子,他又说了:老爷当年何等名爵,今日可反成个没主意的人了。大家想一想,这些话哪一句不是让人听了生气的话?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当年贾雨村被革职,不就是因为恃强才忤上吗?我觉得门子跟他犯的是同一个毛病。
第二个错误,他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不仅知道贾雨村当年跻身葫芦庙的黑历史,还知道贾雨村能当上应天府知府,靠的是贾府和王府之力,这些可都是贾雨村隐藏最深最不愿意被人知道的秘密啊,也只有把这些秘密都藏起来,他才能在下属面前保持神秘和威严。可是现在,他在门子面前居然活成了个小透明,这让人情何以堪。
第三个错误,他让上司在道德上太难看了。门子是个聪明人,他就认为贾雨村不该救英莲,也算准贾雨村不会救英莲。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要告诉贾雨村这个被拐卖的女孩子就是他大恩人甄士隐的女儿呢?明知是恩人之女,却不肯搭救一把,反而把她往火坑里推,这可不是一般的徇情枉法了,这是恩将仇报啊。一个读书人恩将仇报,这不就等于被定在道德的耻辱柱上上了吗?贾雨村是不讲道德,但是他绝不希望别人知道他不讲道德呀。而门子呢时时刻刻提醒贾玉村:你道德有亏,你不齿于人。这谁受得了?
一个让上司既恨又怕还无法面对的人,怎么可能长期留在上司身边呢?那跟他一比,微信公众号“丁中广祥”欢迎您贾雨村的段位可就高多了。门子是每一步都在要强,不仅聪明外露,而且野心外露,被人看了个清清楚楚。而贾雨村却是该示弱就示弱,一步一步诱导着门子,把内心的算计和盘托出。然后不仅轻轻松松利用你,还能在用完之后反戈一击,不留一点儿余地。
那贾雨村为什么段位高?门子为什么段位低?其实也很简单,贾雨村是翻过跟头的,门子还没有翻过。等门子翻过这次跟头,如果能再爬起来,一定会跟贾雨村一样老辣一样无耻。不过在这个葫芦案之中,贾雨村虽然赢了,但是在人格上他可是彻底输了,或者按照现在的话来讲,他是彻底黑化了。
但是我想大家最不能接受的是什么呀?是他甚至一点儿都没想帮帮英莲哪。可能有人会说了,他能怎么办?他当然能够帮,他可以在结案之后给贾府写一封信,说这个被卖的女孩子是自己的恩公之女。如果能够赎回英莲,送还其母,他愿意肝脑涂地报答贾府。我想贾政是一个讲道义的人,哪不会坐视不管的。而薛蟠,他本来就不是一个深情的人,当时强夺英莲不见得是有多喜欢,那只是跟人斗气儿罢了。此刻能够把命案平复下去,他也应该知足,不见得非得抓住英莲不放。如果贾雨村能够这样试一试,他应该是既不至于得罪贾府,也能够报答甄士隐的大恩哪。但是贾雨村没有,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的眼中只剩下一条往上爬的天梯了,他的心里已经丝毫没有情分和恩义了。这样一个既能干又冷血的人,还有什么干不出来的事儿呢?发配门子只能算是牛刀小试,日后他还能干出更多更坏的事儿来。
图片
第二部分:护官符里的四大家族。
护官符的故事我们上次已经提到过了,但是限于时间没有讲透。所以这一次接着讲,我觉得这个护官符是越看越有意思,不仅要看大字正文,还要看小字注释。不仅要一个一个分着看,还要放在一起合着看。不仅要看外头的意思,还要看里头的内容。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说这个大字和小字儿。护官符的大字写的是什么?其实就是四句顺口溜: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顺口溜说了这么多,归结起来其实就一句话,四大家族,富贵逼人。
这是大字部分,那小字部分呢?小四部分可就具体多了,每个家族都介绍祖宗的官爵和房子。贾府是什么情况?贾府是宁荣二公之后共20个房子,除了宁荣亲派8房在都中之外,现在居住在原籍的还有12房。那我们看看这个注释就明白了。除了我们熟悉的宁国府和荣国府这两方人物之外,贾府在京城中还有不少人。比方说在贾府当老师的贾代儒西郎上五嫂子的儿子贾芸等等。他们也都是宁荣二公的子孙,只不过他们不是长子,没有继承权,所以日子过得比较落魄,只能靠巴结这袭了官的两房才能生活。同一个家族也是贫富不均,这就是王熙凤后来跟刘姥姥说的,皇上还有三门子穷亲戚,这是贾府。再看史府,石府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子共有18个,在京城住的有十房,现居原籍者有八房。比方说《红楼梦》里提到史湘云的两个叔叔钟靖侯史鼎和保龄侯史耐,那就是都中十房中的两房。王府是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一共是十二房,都中有两房,剩下的都在原籍。比方说书里头提到王夫人的哥哥京营节度使王子腾,那就是都中两房中的一房。薛家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领内府的躺烎情商,也就是说是皇上,一共是8房,当时没有再进的那知道这些有什么意义?知道这些咱们就知道当时大家族的运作规则了。什么规则呢?第一个大家族不仅要拼官爵,还要拼人口,官大人多,这才是真正发旺的样子。否则就像林如海他们家,虽然也是豪门出身,但是人口单弱,很容易就败落下来。所以到红楼梦第75回中秋赏月的时候,眼看着荣国府一府的爷们儿连一张团圆的桌子都坐不满,贾母才会深深感慨呀,说家里人口还是太少了呀。其实不光是贾母,我们都会有感觉。一部《红楼梦》,主子也罢,奴才也罢,死了多少人呢?可是出生的人一个都没有。单凭这一项就能看出来贾府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大家族,基本上都是两栖动物,京城一部分,老家一部分,进可攻退可守。
咱们中国老早就是中央集权,所以京城的意义是远远重于地方的。一个家族要想进取,必须得有人在京城做官,而且在京城的人越多,这个家族就越兴旺。那反过来说,一个家族如果没有人在京城,他的影响力就会下降,就会沦落成地方豪门。所以薛姨妈才要带了薛蟠和薛宝钗进京,这就是为了薛家的前途着想。
但是话又说回来,京城进步空间大,政治风险也大,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老家来做稳定器,微信公众号“丁中广祥”欢迎您我们还拿薛家来说,薛蟠闹出人命自己走了,谁来替他打官司顶缸,不就是留在老家的那些族人吗?其实不光薛家,贾府也是如此,贾政一通乱打贾宝玉,贾母不干了,就要嚷嚷着回金陵去。这就是大家族进可攻退可守的原则。
我们常常讲狡兔三窟。对于大家族来说,京城是一窟,老家是一窟,还有一窟落在哪里?其实是落在亲戚这里了。就拿贾府的女眷来说,老一辈儿的贾母那是史家的姑娘,中间一辈的王夫人那是王家的姑娘,小一辈儿的王熙凤还是王家的姑娘啊。我们看《红楼梦》都会觉得老太太威风,说一不二,全家人没有不怕她的。可是如果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女眷之中谁的势力更大呀?其实是那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王夫人,因为王家掌握着未来呀。不过呢,荣国府的第三代可不光有娶了王熙凤的贾琏和早死的贾珠,还有一个未婚的贾宝玉,他日后的女眷会出自谁家呢?这就考验相关人士的智慧了。我个人觉得最早的时候,贾母很可能是想要把史湘云给他的,所以老太太才会对这个娘家侄女那么亲妈从小就养在身边儿,甚至连贾宝玉的大丫头袭人,最早都是贾母指派去伺候史湘云的嘛。但是呢,后来又来了个无依无靠的林黛玉呀,这可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儿,侄孙女儿,哪有外孙女亲?这时候老太太的心就像林黛玉倾斜了,史湘云其实就靠边站了。当然我们也知道,后来真正成为宝二奶奶的,既不是史湘云,也不是林黛玉,而是出自薛家的薛宝钗。这符合谁的利益啊?这其实符合王夫人的利益了,因为薛宝钗是她的外甥女儿,是能够壮大她的身世的,但是她符合不符合王熙凤的利益呀,那可就不好说了。如果王熙凤只是贾赦的儿媳妇儿,那么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没有任何问题。她们俩一个在贾赦那边主持家政,一个在贾政这边主持家政,还可以珠联璧结合呢。但事实上是,贾母是跟着小儿子贾政过日子的,而且呢,贾政的各种资源是明显好于贾赦的,王熙凤呢,也是一直在贾政跟王夫人这边帮忙,而且跟自己的亲公公婆婆贾赦以及邢夫人都闹掰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薛宝钗嫁进来,王熙凤可就没有位置,进退维谷了。所以,别看王熙凤和王夫人都出身王家,但是在宝二奶奶这个问题上,他们的利益倒未必一致。这些当然都是后话,但是所有的后话都得有个开头啊。而这个开头,其实就在这四大家族彼此联络,贾府也罢,其他三府也罢,都把亲戚关系看作维系自身实力的第三窟。但是亲亲热热的亲戚关系背后,也隐藏着不少的算计和纠纷。这个大概不光是贾府的真面貌,也是整个人情社会的真面貌。
第三看,不光要看外头,还要看内里。那外头是什么?里头又是什么?四大家族的外表都是赫赫扬扬,看起来差不太多,但是各家魅力的家风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不同在哪儿?其实您仔细看那四句顺口溜,就能找到一感觉。“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贾家的特点是什么?其实是贵气。“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史家的特点是什么?其实是权势。“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王家的特点是什么?是奇货,奇货可居的那个奇货。“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薛家特点是什么?是多金。
这样仔细分析下来,你就会发现贾家和史家更像,他们都偏重于权。而王家和薛家更像,他们都偏重于钱。那是不是这样?你如果往后看就会发现我这个说法是有点道理的。
贾府确实是做官儿,但是他们的收入除了俸禄之外,剩下的大头就是田庄收入。比方说《红楼梦》第53回,讲黑山村的乌庄头来给贾珍送年货。这年货包括米呀,肉啊,菜呀,还包括2500两银子。其实不光是宁国府贾珍这边,荣国府贾政贾赦那边也是一样的,都是这些收入。这些钱对于20两银子就能过一年的刘姥姥来说自然不少,但是维系贾府这样的大家族,其实是真不大够啊,所以咱们看《红楼梦》就会发现,贾府是肉眼可见的穷下来了。光贾府如此,史家也是一样啊。别看史湘云的两个叔叔,一个是忠靖侯,一个是保龄侯,他们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家常的衣服鞋袜都是女眷们自己动手来做。所以史湘云在家累得不行,总想到贾府来躲躲清闲。那他们这两家经商不经商?他们是不经商的。所以你看贾探春看见赖嬷嬷家花园子里的花草都能卖钱,她才会如此震惊。而史湘云,连个当票子都不认识,这样世代为官又不怎么卷入商业活动的人家会有什么样的家风?我觉得这样的人家会比较清贵一些。所以你看贾府的小姐都是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史府的史湘云那更是聪明伶俐,甚至连史太君都是一个非常有情趣的老太。但是如果说过日子,算经济账,这两府的段位就要差一些。
再来看王府和薛府啊。王府做官,薛府不做官,但是他们都经商,也都有钱。那可能有朋友会说了,这个薛府是领那趟银子经商的皇商,这是书里明明白白写着的那王家经商你是怎么知道的?《红楼梦》第十六回,王熙凤说的清清楚楚。她说: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儿,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看到没有?他们家其实是插手远洋贸易的。所以王熙凤手里外国货最多,而且她刻薄起贾员外才会说我们王家地缝子扫一扫都够你们贾家过一年的。那这样一官一商的人家,又有什么样的家风了?这样的人家更粗俗,也更务实。所以你看,王熙凤这么一个世代豪门的小姐,居然大字不识。但是说起赚钱,她可比谁都精明。贾府上上下下的月钱,银子都从她这儿过。而她是早早地领回来,晚晚地发下去,把时间差放高利贷单这一项,每年的利息就是几百两银子。可能有人会说了,薛宝钗出身商家不是照样非常高雅吗?没错,薛宝钗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但是注意她也有非常务实的一面。比方说史湘云一讲自己要做东道请大家作诗,她先就想到了预算问题,还告诉史湘云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让大家有趣。这是什么?这不就
是属于商家儿女的务实之心了吗?
你这样看下来就会明白,别看这四大家族都是亲戚,彼此家风差异是挺大的这也就形成了《红楼梦》里的生态多样性,让人越看越有趣,越看越着迷。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